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蔬菜产业水平的关键,因此,为了发展蔬菜产业,从古到今,世界上各国都十分重视蔬菜品种的改良和良种的产业化。我国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国,200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已达15236.5千公顷,总产量达4.24亿吨,均居世界第一位。不仅如此,我国还具有极丰富的蔬菜品种资源,优越的制种自然条件,强大的育种队伍和先进的育种技术,育成一批又一批具有优异性状的蔬菜新品种,使我国蔬菜品种改良在不小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蔬菜栽培历史悠久,地区间生态条件各异,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形成了我国多种多样的蔬菜品种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29个省、市、自治区有关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已搜集、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达3万余份(见背景资料),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美国而居第三位。
蔬菜资源中有30余种起源于我国,如大白菜、小白菜、芥菜、中国大萝卜、莲藕、百合、韭、葱、芥蓝等,有些种类虽然不起源于我国,但经过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栽培和驯化,也形成许多有特色的地方品种资源,如各种类型的茄子、番茄、甘蓝等。在我国各地土生土长的品种资源,不少仍是我国各地重要的栽培品种,如各种类型的芥菜、莴苣,适于保护地种植的新密刺黄瓜等等。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我国蔬菜遗传育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的一些主要蔬菜品种分类:
从以下的几张截图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10个大类的蔬菜分类,以及新兴蔬菜品种的分类情况:也可以看到芽苗菜是目前的一个新兴的蔬菜品种种类之一!
   
二、强有力的蔬菜育种机构和先进的育种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蔬菜育种工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蔬菜的遗传资源及育种研究课题列入了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国家在经费上给育种以大力支持。目前我国现有省级蔬菜科研机构32个,国家级一个,地市级20多个,从事蔬菜育种的科研人员达1000多人。 我国蔬菜在育种技术上,在不少领域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就广泛地开展了蔬菜杂交优势利用与研究,目前在27种蔬菜上利用杂种优势,在大白菜、甘蓝、黄用、甜辣椒、番茄、西甜瓜等主要蔬菜上,50%-90%的新品种都是杂种一代。十字花科蔬菜自交不亲和系,瓜类的雌性系的选育在20世纪70年代就获得了突破;白菜、甘蓝的显性雄性不育系、萝卜、大葱、韭菜的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甜椒等花药培养、大白菜等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及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已在蔬菜育种上得到应用。
三、自交育的主要优势蔬菜新品种,在我国蔬菜生产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我国蔬菜育种科技人员,主要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已育成和推广了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蔬菜品种1000余个。值些品种一般都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病抗逆性好等特点。这些育成新品种和部分地方品种,构成了我国蔬菜生产品种的主体。
四、独具优势的制种繁种自然资源和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自然条件各异,可为各种各样的蔬菜提供优越的制种环境,所以近年来各国种子公司竞相到我国制种繁种。如山西、河北的北部,辽宁的西南部,这里的夏季气候凉爽,适于甜辣椒、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制种;山东、河北及山西的南部,河南的北部气候温和,雨量不大,适合于大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和瓜类作物的制种;内蒙古、甘肃、新疆夏季气候凉爽,雨水少,适合瓜类、洋葱、胡萝卜等蔬菜繁种。这些国外种子公司来我国制种,是由于我国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廉价的劳动力,我国上述地区也可以利用制种机遇,发展制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学习国外的制种经验。但这并不说明外来蔬菜品种一定优于我国自育品种。
五、目前蔬菜品种育种手段
1,蔬菜的常规育种
2,蔬菜的杂交育种
3,蔬菜抗病育种
由于蔬菜复种指数较高,同种蔬菜重茬、周年牛产和生态条件改变,以及病原及其生理小种和株系的消长及变化等原因,蔬菜病害流行日趋频繁,病情加重。这是蔬菜品种及育种或生产的限制因素。
4,蔬菜的品质育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的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人们对蔬菜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蔬菜的育种不仅是以产量的要求了,还有对品质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无公害,新鲜的要求上!
六、中国目前近阶段育种及研究目标与内容:
1,优质、抗病、抗逆等优异遗传资源材料鉴定、筛选评价的研究。
2,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辅助选择、创造优良育种材料的研究。
3,新品种选育和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主要是新品种的选育,及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优势预测的研究以及建立计算机专家辅助育种系统,提高育种的效率。
五、我国蔬菜育种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国蔬菜品种改良虽然有不少优势,但也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说,对已搜集的遗传资源研究利用不够,种质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育种单位力量分散,研究工作重复,基础研究薄弱;育种目标长期重视丰产,对品质育种及设施栽培品种以及对出口型外向型品种的选育重视不够;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落后于大田作物。还有部分蔬菜品种类型的育种落后于国外,致使一些蔬菜如胡萝卜、洋葱、芦笋、青花菜及北方冬季的越冬花椰菜,长季节、硬肉型的西红柿、春白萝卜、春大白菜、无刺小型黄瓜、彩色甜椒等国外品种,在国内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据有关方面估计,这些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对丰富我国蔬菜品种类型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仅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3%,但由于其多数是新优品种,不少又适宜保护地栽培,在群众和干部心目中有较大影响,也应引起我国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我国农村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但应该指出的是,在调整中有一种倾向,有些地方重视国外品种的引进,而不注意国内优良品种的推广,事实上引进品种未必都能适应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回味。蔬菜育种工作者应尽快适应新的形势,菜农也不要仅仅盯在引进国外品种上。我们应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个机遇,发挥我国自商品种的优势,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培育出更多的优质、专用、多抗、高产的新品种,以满足国内外蔬菜市场的需要,为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