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把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实。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车轮的快速向前行驶,农业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特别是特色农业、“走出去”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的新亮点。我国农业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具备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推动现代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特别要把握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重要判断,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切实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动、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要将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让它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来抓。
二、要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现代农业客观上要求现代设施和装备的配套。我国近年来花大力气建设标准农田,农机化水平也快速提高,但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设施装备档次不高,旱涝保收农田仅占六、七成,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要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国家财政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切实增加投资,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广泛采用工业化成果,加快农田基础改造和设施配套,以机械替代人力,以设施武装农业,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同时,要围绕“建设生态农业”为中心,树立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理念,有效开发农业“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千百工程”,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等工程,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努力促进我国现代农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三、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层出不穷。要针对我国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及率偏低的现状,把科技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的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使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具体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调整科技开发方向,逐步从保证农产品供给向保障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加快研发与现阶段农业相适应的技术和生产模式。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广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启动“农民信箱”工程、深化改革农技推广体制。加强农民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户和各类专业大户、贩销大户。
四、要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必须要有先进的组织形式来经营农业,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着力增强农业主体的创造力。要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的辐射,围绕农业创办工业,引进工业改造农业,在主体的企业化、农民的组织化、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上狠下工夫,全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大户,全面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全面调节生产与市场、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要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农业龙头;要大力培育农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分散的农户形成一个整体去面对市场,以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和农业的综合效益;要积极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采取品牌战略、连锁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
|
| |